執(zhí)守六法:書法藝術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的路徑探析
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曾昭才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,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。書法,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,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。它以筆墨為媒介,以線條為語言,表達著書寫者的情感、思想和審美追求。然而,在當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,書法藝術的發(fā)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(zhàn)。如何才能在繼承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不斷推陳出新,使書法藝術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與活力?筆者認為,應執(zhí)守“六法”,以此為路徑,方能更好地推動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(fā)展。
一、 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以德為先
“德藝雙馨”是藝術界亙古不變的追求,書法藝術亦是如此。古人云:“人品不高,落墨無法”。書品即人品,一個書法家的藝術造詣,最終是由其品德修養(yǎng)決定的。
歷史上,許多書法大家都是德藝雙馨的典范。唐代書法家顏真卿,其楷書端莊雄偉,結構寬博,筆畫豐腴,氣勢磅礴,獨創(chuàng)“顏體”,與柳公權并稱“顏筋柳骨”,其一生光明磊落,忠君愛國,他的高尚品德與其書法成就交相輝映,被后世譽為“忠義儒家”。其代表作《祭侄文稿》,書寫時悲憤交加,痛切至深,筆畫粗重雄健,字字泣血,充分展現(xiàn)了他對國家和親人的深厚感情,是其高尚品德和精湛書法藝術的完美結合。明代著名的畫家、書法家、文學家文征明,他的書法作品以行書、楷書為主,風格秀逸,筆畫精到,結構嚴謹,是明代書法的代表作之一。他特別注重個人修養(yǎng),認為“人品即書品”,只有品德高尚,才能寫出好的書法。偉人毛澤東的書法風格獨特,氣勢磅礴, 豪邁奔放,點畫縱橫捭闔,結體欹側多姿, 形成了獨特的“毛體”。其書法作品與個人魅力和革命經歷相結合,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,成為中國現(xiàn)代書法藝術的一座高峰。毛澤東認為,書法要為人民服務,要反映時代精神,擔當起社會責任。
書法是一門精品藝術,書法家應將修德放在首位,以高尚的品德涵養(yǎng)藝術,以正直的人格引領風尚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,不慕名利,不趨炎附勢,以一顆赤誠之心去創(chuàng)作,才能創(chuàng)作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,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。
二、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謙和低調
“滿招損,謙受益”,謙虛謹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也是藝術家應具備的基本素養(yǎng)。個人學識修養(yǎng)關乎書法成就,宋代黃庭堅有言“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,唯不可俗”,如何去俗,就要多讀書,提高自己的修養(yǎng)和內涵,書法到了較高階段,寫的其實是思想,是氣質,是學識,是情感,是一種精神和人格修養(yǎng)的表達。
王獻之是“書圣”,即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,自幼聰慧過人,在書法上也展現(xiàn)出驚人天賦。然而,他從未因此自滿,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(tài)度。據(jù)說,他曾苦練書法三年,自認為頗有進步,便寫了一幅字給父親看。王羲之看后,只在其中一個“大”字上加了一點,便將作品還給了他。王獻之不解其意,詢問父親。王羲之笑而不語,讓他去問母親。母親看后笑著說:“你苦練三年,才不過是在人家‘點’上下了功夫?。 ?王獻之聽后,羞愧難當,從此更加刻苦練習。他還曾自謙道:“自己的書法,比起父親的,就好像是一堆驢糞上的一個小金點。” 王獻之的謙虛謹慎,還體現(xiàn)在他的書法作品中,筆畫流暢自然,不事雕琢,體現(xiàn)出一種平和謙遜的君子之風。他的代表作《洛神賦十三行》,筆法精妙,結體優(yōu)美,展現(xiàn)出其高超的書法造詣和謙和的人格魅力。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,其楷書骨力遒勁,結構嚴謹,筆畫瘦勁,獨創(chuàng)“柳體”,與顏真卿并稱“顏筋柳骨”。其代表作《玄秘塔碑》是楷書學習的典范。他認為,寫好楷書需要“心正筆正”,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和正確的書寫姿勢,才能寫出勁健秀美的作品。
在表揚聲中看不足,是保持進步的秘訣。別人贊揚時,不沾沾自喜,要反躬自問,尋找自己的差距。書法藝術博大精深,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,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。書法藝術家需要時刻保持謙虛、低調的態(tài)度,不斷學習,不斷進取??v觀書法史,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書法家,無不虛懷若谷,從不自滿。
三、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經典傳承
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經典是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精華,是書法藝術發(fā)展的根基。學習書法,必須從經典入手,認真臨摹古人的碑帖,從中汲取營養(yǎng),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。
顏真卿、歐陽詢、趙孟頫等書法大家,無一不是從學習經典中汲取營養(yǎng),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顏真卿初學褚遂良,后遍臨篆隸,最終自成一家;元代著名書法家、畫家趙孟頫,對書法藝術有著深入的研究。他主張“轉益多師”, 廣泛學習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,尤其推崇王羲之的書法。他認為,學習書法應該從臨摹入手,通過反復臨摹古代名家的碑帖,才能掌握書法的精髓。他曾說:“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筆之意,乃為有益?!彼簧R摹了大量的古代碑帖,并從中汲取營養(yǎng),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。他的書法作品,風格多元,以行、楷書最為著名,其書法圓潤秀麗,結體嚴謹,筆法流暢,自成一家,既有晉唐書法的飄逸秀美,又有宋代書法的端莊典雅,是書法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。這些例子都說明,學習經典是書法藝術發(fā)展不可或缺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當今社會,一些人為了追求所謂的“創(chuàng)新”,完全拋棄了傳統(tǒng),結果創(chuàng)作出來的作品要么是無根之木,要么是東拼西湊,毫無藝術價值可言。
書法家在經典傳承上,如同種子扎根沃土,汲取先賢智慧,以精研碑帖為養(yǎng)分,以臨摹練習為陽光雨露,將傳統(tǒng)精華融入自身,并結合時代精神,開拓個人風格,最終結出屬于自己的藝術果實。傳承經典,并非簡單地模仿,而是要將古人的智慧與自身的理解相結合,創(chuàng)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,讓書法藝術在傳承中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
四、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不斷創(chuàng)新
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創(chuàng)新是藝術發(fā)展的靈魂,書法藝術也不例外。在繼承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書法家要敢于突破,勇于創(chuàng)新,才能創(chuàng)作出具有時代氣息和個人風格的作品。
歷史上,許多書法大家都是在繼承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不斷創(chuàng)新的典范。北宋著名的書法家、畫家、書畫理論家米芾,以其豪放不羈的性格和獨具特色的“米體”書法而聞名于世。他主張“意在筆先”,強調在書法創(chuàng)作中要表達真情實感,追求自然天趣,不刻意追求工整和規(guī)范。他認為,書法應該像“快馬入陣,落花流水”一樣,自然流暢, 充滿活力。他善于用側鋒取勢,筆畫粗細變化豐富,墨色濃淡相宜, 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個人風格,對后世書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他的代表作《蜀素帖》,筆法奔放流暢,墨色淋漓酣暢,充分展現(xiàn)了他“刷字”的獨特風格。書法大家王獻之也認為,學習書法要“師古而不泥古”,既要認真學習前人的經驗,也要敢于突破傳統(tǒng),形成自己的風格。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文化藝術要與時俱進,既要堅守中華文化根基,又要積極擁抱時代潮流,不斷創(chuàng)造出更多優(yōu)秀的文化作品,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,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影響力。書法家進行創(chuàng)新,需要像一位匠人一樣,不斷嘗試和探索。既從傳統(tǒng)中汲取養(yǎng)分,又不能墨守成規(guī),要勇于打破常規(guī),嘗試新的筆法、結構和章法,甚至將書法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,創(chuàng)造出具有時代氣息和個人風格的作品。同時,也要多關注社會生活,用作品反映時代精神,與人民群眾產生共鳴,讓書法藝術在傳承中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
五、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深入實踐
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書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,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,才能掌握書法的技巧和規(guī)律。
古人云: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。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可走,只有勤學苦練,才能有所成就。唐代書法家懷素因家貧買不起紙筆,而以芭蕉葉代紙練習書法,最終成為一代草書大家,以“狂草”名世,書法作品狂放不羈,氣勢磅礴,圓轉流暢,連綿飛動,變化多端,個性鮮明。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,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,還是一位酷愛書法的帝王。他自幼喜愛書法,注重實踐練習,認為“凡事貴熟,熟則生巧”。他廣泛臨摹歷代名家碑帖,從顏真卿、柳公權到趙孟頫、董其昌,幾乎所有著名的書法家他都認真學習過。他還注重從生活中汲取靈感,每到一處,都會認真觀摩當?shù)乇?,并與當?shù)貢医涣鲗W習,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。長期的實踐積累,使他的書法造詣日益精進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他的書法作品,端莊大氣,雄渾有力,體現(xiàn)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書法藝術的熱愛。
學習書法藝術不能急于求成,要勤于練習,不怕辛苦,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。夯實自己的“內功”和“外功”。內功在于不斷學習書法理論,揣摩古人筆法,領悟書法精神,培養(yǎng)自身對書法的理解和感悟。外功則在于堅持不懈地臨摹經典作品,不斷練習筆法、結構、章法,并嘗試創(chuàng)作,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在不斷練習中修正不足,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。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,以一顆虔誠之心,精益求精,才能在書法道路上不斷攀登。
六、藝術發(fā)展必須堅持刻苦錘煉
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?!睍ㄋ囆g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,不斷錘煉的藝術,需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和毅力。
歷史上,許多書法家都是經過長期的刻苦錘煉,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。歐陽詢堅持臨池不輟,據(jù)說為了學習書法,曾“三過家門而不入”,專心致志地觀摩學習古代碑刻,幾十年如一日,最終形成險勁刻厲,結構精巧,筆畫瘦勁的“歐體”楷書。張旭“每欲書,便如著魔狀”,其草書氣勢磅礴,令人嘆為觀止。王羲之被譽為“書圣”,其行書、楷書皆臻妙境。筆法靈活多變,注重線條的韻律和節(jié)奏感,結體疏密得當,欹側自然,整體風格飄逸灑脫,充滿靈動之感。其代表作《蘭亭序》被譽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他的書法成就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經過了長期的刻苦練習。他堅持每天臨池習字,甚至連洗筆的池水都變成了黑色。正是這種對書法藝術的執(zhí)著追求和刻苦練習,才成就了“書圣”的千古美名。明代杰出書法家文征明也特別注重臨摹學習,他認為,學習書法要“熟能生巧”,只有經過長期的練習,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。蘇軾年輕時曾遍學晉帖,對王羲之、顏真卿等書法大家的作品都有深入研究,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,其作品縱逸豪放,不拘一格,點畫飽滿厚重,結體寬博雄健,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豐滿、渾厚的氣勢。
刻苦錘煉離不開精研字帖,不僅臨摹字帖的形,更深入研究字帖的筆法、結構、章法等方面的奧妙,領悟字帖的精髓;離不開學習書法史、書法理論、書法技法等方面的知識,提高對書法的理解和鑒賞能力;離不開研究歷代書法家的人生經歷、藝術風格、創(chuàng)作方法等,從中汲取經驗教訓;離不開博覽群書,閱讀各種書籍,拓展視野,提升文化素養(yǎng),為書法創(chuàng)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;離不開參加各種書法比賽、書法展覽,在比賽、展覽中檢驗自己的水平,與同行交流學習,開拓眼界,提升鑒賞能力;離不開日積月累地堅持練習,并向老師、同行、專家等請教,獲取反饋意見,及時改進自己的不足。
為傳承歷史文化經典、深入研究名家名師書法藝術,我曾赴北京故宮、長城八達嶺,山東孔府廟,甘肅敦煌莫高窟、敦煌畫院、簡牘博物館,西藏布達拉宮,江西滕王閣,湖北黃鶴樓,湖南岳陽樓、汩羅普門寺、九嶷山、舜皇山、柳宗元故居、王船山故居、曾國藩故居、毛澤東故居、岳麓書院、桃花源等歷史文化名跡進行考察學習,深入了解其歷史文化內涵精髓,并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創(chuàng)作之中;為了拜師求教,取長補短,在書法藝術上,我曾多次請教中國書畫界名人名師:王斌、馬牧、簡耀斌、倪繼周、陳迎楷、胡紫桂、崔向君、吳萍、謝東祺、謝曉鋼、孫崇祥、彭志遠、劉善明、寧湘等老師;為了規(guī)范寫作,夯實根基,2023年4月,我報名參加了中國及象書畫院的培訓學習,今年4月圓滿結業(yè)并通過嚴格考試,又被錄取為“大師進階班”(是因大師親自授課而取名)。從最基本功開始,深入學習楷書、行書、隸書、篆書、草書等;為了學以致用,提升書藝,我始終堅持讀帖臨摹,務求實效。并每年制定《提升方案》,每季逐月分解落實學習《規(guī)劃》,每天堅持3個小時以上的錘煉與創(chuàng)作;為了開拓視野,積極參加各類大型書法藝術展。近年來,我先后參加全省、全國和國際書法交流展近100場次。其中榮獲“金獎”、“銀獎”、“優(yōu)勝獎”、“最具市場潛力書法家”、“最佳創(chuàng)意獎”、“德藝雙馨藝術家”和“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家”等68項獎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書法藝術的發(fā)展任重而道遠,需要一代又一代書法家共同努力?!傲ā辈粌H可以作為書法藝術發(fā)展的一條路徑,亦可作為書法家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。相信只要我們執(zhí)守“六法”,品德為先,潛心鉆研,勇于創(chuàng)新,書法藝術必將在新的時代煥發(fā)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更大貢獻!
曾昭才先生簡介:
曾昭才, 中國農業(yè)銀行湖南省分行原一級巡視員;國際認證私人銀行家(CPB);中國品牌智庫專家;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;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。
中國金融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;中國楹聯(lián)家協(xié)會會員;中國書畫院副院長;香港國際書畫名家協(xié)會常務副主席;國家一級藝術師;湖南省第六屆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;省楹聯(lián)家協(xié)會名譽副主席;湖湘名人書畫館高級研究員;湘江書畫院副院長;省企業(yè)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。
近年來,先后參加全省、全國和國際書法交流展近100場次。其中榮獲“金獎”、“銀獎”、“優(yōu)勝獎”、“最具市場潛力書法家”、“最佳創(chuàng)意獎”、“德藝雙馨藝術家”和“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家”等68項獎。
近年來,先后共捐贈自己的書法作品3000多幅;捐贈《人生感悟——曾昭才隨筆》新書2000多本。同時,還先后為湖南省少年圖書館、懷化沅陵貧困學子、寧鄉(xiāng)抗洪救災、邵陽孤獨老人及殘疾人、湖南生命樹自閉癥兒童關愛中心、瀏陽市永和鎮(zhèn)增加臺村、寧鄉(xiāng)市停鐘新村、新冠病毒抗戰(zhàn)一線的白衣天使等,共捐助46.5萬元。曾被授予“助農扶貧大使”、湖南生命樹自閉癥兒童“愛心大使”和“大愛無疆、無私奉獻先進人物”等榮譽稱號。
2014年至2017年連續(xù)四年被評為“湖南省十大創(chuàng)新企業(yè)文化杰出貢獻人物”;2019年、2020年度被授予“中國企業(yè)文化建設功勛人物”光榮稱號。2020年被授予“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”;2021年被評為“全國新時代推動企業(yè)文化建設先進個人”;2020、2021、2022、2023年連續(xù)四年被評為“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優(yōu)秀特約研究員”;2021年至2023年連續(xù)三年被評為“中國農業(yè)銀行湖南省分行本部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