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5日,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訪問中國,美國《時代》雜志亞洲版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《美國要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》:
第一件,進取心——中國實踐“我能”精神。美國人發(fā)明了“我能”的口號,而中國人多年以來一直實踐著“我能”的精神,一種“勇敢向前”的精神。
第二件,重視教育——中國提供聰明勞動力。中國的識字率已經超過90%,而美國只有86%。中國的家庭對教育非??粗兀袊峁┑牟皇橇畠r勞動力,而是聰明勞動力。
第三件,敬老——養(yǎng)老是整個家庭的責任。在中國,這樣的社會契約貫徹了幾千年,父母撫養(yǎng)子女,子女瞻仰父母,這種家庭模式為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的融合建立了紐帶。而美國老人很多都居住在養(yǎng)老機構中,對老年人的照顧不周可能會導致美國社會的倒退。
第四件,儲蓄——經濟想豐收,儲蓄是種子。2005年時,美國個人儲蓄率降到0,當前為4%,不久可達到6%。而在中國,家庭儲蓄率已達到20%。高儲蓄率帶來了投資的增加,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(fā)展、創(chuàng)新和就業(yè)率的增加。
第五件,眼界——中國人有更偉大的追求。政府搞基建不光是為了擴大就業(yè),孩子們努力學習也不是為了好玩,他們都有更偉大的追求。中國的驕傲來自于今天的努力工作,意味著幾十年后后人將享受今人創(chuàng)造的幸福生活。對于面對26年來最嚴重衰退的美國人來說,這才是最應該學習的東西。
這五個方面無一不帶著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印記。美國人開始意識到要向東方文化取經挖寶,中國的企業(yè)家更應從祖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中汲取營養(yǎng),增長智慧。傳統(tǒng)的儒家強調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。所謂的“修身”,就是要提升個人道德情操和修養(yǎng)。
中國傳統(tǒng)的管理哲學至今沒有公認的概括,2015年5月,清華大學張德教授一行赴黑松林公司調研,他從十個方面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概括。張德教授認為,劉鵬凱的“心力管理”繼承和發(fā)揚了中國的傳統(tǒng)管理哲學,成為中國式管理的一個樣本。
文/劉泱
黑松林粘合劑公司董事長,全國企業(yè)文化建設功勛人物劉鵬凱先生